年届40 的李先生前来诊所进行身体检查,原本的预约是去年中,后来因疫情延后了。他提起近半年不知何故经常流鼻血:「医生,其实我都经常鼻塞,可能是鼻敏感,或者天气太干吧!因为之前经常要出差,不过通常过几日便没事。」
李先生认为流鼻血、鼻塞属于小病痛,皆因普遍人总会联想到是呼吸道病症,又或是敏感症发作,应该没什么大碍吧!不过,言谈间他又表示近两星期出现耳鸣和耳痛,种种迹象提示,要警剔有更严重的病症来袭,例如鼻咽癌。根据香港癌症资料统计中心的最新数据显示,2020 年鼻咽癌位列本港男性第8 大常见癌症,新症数目达535 宗。近年确诊数目虽略有下降,但患者不乏正值壮年的年轻个案,而男性发病率更比女性多出2 至3 倍。
病征与呼吸道疾病易混淆
鼻咽癌初期病征大多难以察觉,尤其初发症状与呼吸道疾病甚为相似,例如鼻塞、流鼻涕、痰中带血,以及颈部淋巴结胀大;又或是出现耳痛、耳鸣、听觉减退等,受影响的多数为单侧耳朵。随着病情变得严重,患者或会感觉头痛、面部麻痹、视觉模糊或视野出现重影、吞咽困难,以及声音沙哑等情况。位于鼻腔最深处的鼻咽,紧贴咽喉上方,由于位置隐蔽,单凭肉眼难以观察得到,必须透过特定检查才能判断是否出现不寻常的情况。
据报道,不少名人也曾患上鼻咽癌,惟幸当中也不乏抗癌成功的例子,包括现年58 岁的本港资深演员张达明、33 岁韩国男星金宇彬等。
港人饮食习惯或成致病诱因
目前,鼻咽癌的确切成因仍然未明,惟有统计发现,广东地区的发病率高,医学界普遍推断与饮食习惯有关,例如港人喜欢食的咸鱼、腊味、梅菜等腌制类食品;部分成因则与感染过滤性病毒(Epstein-Barr virus, EBV)有关,此病毒经飞沫传播,虽然大部分人也曾受到感染,但少部分人感染后,可能引致细胞病变而患病。
鼻咽癌遗传风险较高,故如直系亲属当中有人曾患此症,应考虑定期接受相关检查。另外,戒掉生活陋习,特别是及早戒烟,自然也有助减低患鼻咽癌的风险。
多采用鼻咽内窥镜诊断病情
要诊断鼻咽癌,鼻咽内窥镜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,医生会将柔软且可弯曲的内窥镜导管放入鼻腔或口腔,从而检查鼻咽部位有否异常情况;同时可按需要,为患者抽取细胞或组织样本作活组织检查,观察细胞是否有不寻常的变化,以确定病因。
其后,医生将根据情况,安排患者接受相关的造影检查,以确定癌症期数、有否出现扩散等。较常用的检查包括:电脑断层扫描(CT Scan)、磁力共振造影(MRI)、正电子放射断层扫描(PET Scan)等。
至于血液检查,主要为测试血清中,是否存有鼻咽癌过滤性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(EBV-DNA)、抗体EBV(VCA)-IgA,辅助侦测病情,但准确度不及鼻咽内窥镜检查,故一般只用作较初步的预防性筛查,不能单独作为诊断鼻咽癌的依据。
早发现存活率高
说回李生的个案,经过一番问诊和检查后,笔者怀疑他有机会患上鼻咽癌,故决定为他安排更详细的检查。结果显示李生患上鼻咽癌一期,幸好发现及时,治疗进展顺利。
据统计,早期鼻咽癌患者的5 年存活率逾90%!故及早发现并接受治疗,是战胜病情的关键。治疗鼻咽癌的方法有多种,医生会结合患者的癌症期数、个人状况作考量,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。
放射治疗(俗称「电疗」)是目前治疗鼻咽癌的主要方法,针对早期患者,单独采用电疗或已能够有效消灭癌肿。近年多采用强度调控放射治疗技术(Intensity-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,IMRT),能更准确控制放射剂量的分布,将高剂量放射线集中射向肿瘤,减少对周边正常组织的影响。
至于病情处于中后期的患者,医生多会建议将上述疗法与其他疗法,包括化学治疗(俗称「化疗」)、手术治疗等并用。化疗是利用抗癌药物抑制和消灭迅速分裂的癌细胞,从而缩细癌肿和减少扩散。有相关研究指,同时采用化疗与电疗,或能提升电疗成效,有效应对病情;如经过上述治疗,仍无法消除癌肿或出现复发,医生则会考虑以手术方式切除残留的癌肿,及受影响的颈部淋巴结,尽量为患者清除癌细胞。
现代医疗技术已大幅提升,患者康复机会增加之余,治疗带来的副作用和后遗症也有所减少。但始终各项治疗也有一定风险,例如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外耳道炎、皮肤炎、听力减退、口干等后遗症,故患者于康复期仍需积极护理及定期覆诊,将身体的负面影响减至最轻。
英国皇家全科医学院院士苏勇柏医生
原文刊载:
https://www.cup.com.hk/2023/02/13/nasopharyngeal-carcinoma/
写一个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