據統計,女性十大癌症的新症個案中,子宮體癌排行第四,此數字在 10 年間急升,值得讀者留意。
子宮體由內膜(Endometrium)及肌肉外層(Myometrium)組成,如在這個位置出現癌細胞,便是子宮體癌,而當中接近九成是子宮內膜癌(Endometrial Cancer)。子宮內膜的作用是懷孕時供胎兒着床,如卵子未及受精,子宮內膜便會有周期性剝落及生長,亦即每月一次的月經。40 歲後有經血過多及經期紊亂的女士,或更年期後陰道仍有出血,便應盡快尋求婦科醫生檢查。
有研究指,如果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及黃體酮失調,例如雌激素分泌過盛,將增加患子宮內膜癌的風險,而過重或體胖皆會增加體內雌激素濃度。其他高危因素包括家族中多於一名近親曾患乳癌、大腸癌或卵巢癌、年過六十或以上。至於正在長期接受單一雌激素荷爾蒙治療,或是乳癌患者服用三苯氧胺(Tamoxifen),亦較其他女性有較高風險。
幸而,超過半數子宮內膜癌患者於確診時為第一期,腫瘤並未向外擴散,因此治癒率非常高。醫生一般會建議用手術將把子宮及雙側卵巢和輸卵管切除,若患者仍想生育而癌症又屬初期的話,可考慮以荷爾蒙藥物抑制癌症,同時要把握時間盡快懷孕。必須注意的是,荷爾蒙治療只屬權宜之計,並非最確切的治療方法,故患者於完成生育大計後,也宜將子宮切除,避免癌症復發。至於腫瘤已有擴散跡象的患者則須手術後進行輔助性治療,例如電療或化療,以減低復發的機會。
目前已知曾經生育或餵哺母乳的女性,可減少患子宮體癌的風險,原因或與人生中受雌性荷爾蒙影響的時間較少有關;女性特別是 40 歲後,定期進行婦科檢查十分重要,有助及早察覺身體變化。另外,保持健康生活、不吸煙和多運動,飲食方面盡量維持「三低一高」原則,即低糖、低鹽、低油及高纖,也可降低整體患癌風險。
婦產科專科醫生陳穎賢醫生
寫一個評論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