操肌既為外觀也為健康

健身運動在香港愈見盛行,各類健身室愈開愈多。「操肌」除了可改善外觀,更有實際用處,皆因肌肉支撐着我們日常生活每個動作、姿勢。當身體肌肉量不足時,將影響生活,嚴重甚至會引致殘障,醫學上稱此情況為肌少症,因肌肉會隨年歲慢慢流失,故此症常見於中老年時期。在香港,估計有近15萬名65歲或以上長者患有不同程度的肌少症,情況並不罕見。

有研究指出,肌肉量一般在30歲到達高峰後便逐漸下降,而下降速度則以男性較快;但亦有其他因素直接或間接導致肌肉流失,例如營養不良、活動量下降、內分泌失調、腦神經疾病,與腫瘤癌症相關的問題等。

肌少症患者多會寒背、行動吃力及緩慢、經常跌倒,出現骨折風險較平常人高。由於肌力下降影響體能活動,患者也較易中央肥胖,更有機會演變成高膽固醇、高血壓和高血糖(三高)的問題,增加患冠心病、中風等心血管疾病風險。

現時沒藥物針對治療肌少症,惟依靠日常飲食可緩減肌肉流失。首要攝取足夠蛋白質,包括魚、蛋、肉類及乳製品等,有助增加肌肉質量。不少長者因牙齒咀嚼功能變弱而較少吃肉,可以蒸蛋、豆腐等軟質食物取而代之。同時應戒煙、減少飲酒,以免阻礙肌肉蛋白質形成。另外,適量曬太陽能刺激皮膚合成維他命D,平日進食三文魚、蛋黃等皆有裨益。

飲食配合運動雙管齊下,成效更顯著。患者可按個人能力調整運動強度,節奏較慢的太極、慢步行亦可;每星期最少兩日進行低強度的抗阻力訓練,例如深蹲等鍛煉肌肉力量。若病情較嚴重,宜諮詢醫生、營養師及體適能教練的專業意見。

英國皇家全科醫學院院士蘇勇柏醫生

原文刊載:
https://www1.hkej.com/dailynews/culture/article/

寫一個評論:

*

您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被公開。

Member of © 2020 柏賢醫療 All rights reserved.

立即查詢
立即查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