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風症狀及治療

近期不时热论香港湿冻是否「世一」,不过无论是「湿冻」或「干冻」,大家注意保暖之余,也要多关心长者健康,因为日夜温差大容易刺激血管收缩,令血压飙升,继而诱发脑中风(Stroke)及心血管疾病(例如常见有冠心病)。再且,病发时往往来得突然,未必有明显先兆,故应及早做好风险管理。

中风发病多与「三高」有关

事实上,除了长者,「三高」人士(即患有高血脂、高血压、高血糖人士)也要多加提防。因为血管内的脂肪日积月累,容易造成血管收窄甚至阻塞,增加病发风险。尤其中风对身体造成的伤害不容小觑,故亦被称为本港的「致命杀手」之一。根据医管局资料,每年平均有3000多人死于中风,因急性中风入院的个案更超过12,000宗。中风属于脑血管疾病,当脑部有血管阻塞或爆裂,脑细胞组织会出现缺氧继而损坏,并影响该部份脑细胞负责的身体机能运作。患者常见为50岁以上的熟龄人士,但近年更趋年轻化,30-40多岁人士亦应关注。

「小中风」的警号

简单来说,中风主要分为「缺血性」及「出血性」两大类别,当中约八成个案属于缺血性中风,即俗称「塞血管」,主要因血管粥样硬化导致血管收窄,或由心律不正所产生的血栓引起。其余个案则为出血性中风,即俗称「爆血管」,多因高血压导致,也可能跟脑血管瘤或其他先天血管病变有关。

有部分患者曾出现「小中风」,医学上称为「短暂性脑缺血」(Transient Ischaemic Stroke),病理与缺血性中风相近,只是血液供应时间短暂受阻,所引起的神经功能异常会自行恢复,脑细胞亦不至于坏死。但曾经历小中风的患者未来中风的风险会大幅增加,可说是中风的前兆。

中风后遗症牵连甚广

由于中风会使大量脑细胞因突然缺氧而坏死,脑神经系统受破坏,令认知能力、肌肉协调、活动及吞咽等功能受到影响,继而引发各类并发症,包括压疮、肺炎、脑痫发作、肌肉痉挛、下肢静脉血栓等等,可致患者严重残障,甚至死亡。

凭「FAST」口诀把握中风黄金治疗时间

中风往往防不胜防来得突然,怀疑病发时患者或其亲友可利用「FAST」口诀来初步辨别(此口诀跟现时广泛宣传的「谈笑用兵」大同小异),把握黄金治疗三小时尽快求诊,减少并发症出现的机会:

F (Face Drooping): 脸部或嘴角歪斜、不对称;
A (Arm Weakness): 单侧手脚无力;
S (Speech Difficulty): 口齿不清或无法言语;
T (Time to Call): 确定发病时间及尽速求助。

诊断中风检查

要诊断中风,医生会先为患者评估临床征状、风险因素,随即安排抽血检验,了解其血糖、血脂水平,以及凝血能力等,并按病情需要,安排更准确的诊断:例如以心电图显示心跳规律;造影检查,包括脑部电脑扫描或磁力共振,有助辨别中风类别及受影响部位;经颅/颈血管超声波,则有助了解脑部、颈部血管的流通状况。

药物配合中风复康治疗双管齐下

急性中风患者,一般需先留院治疗以稳定病情,视乎中风类别及程度,采取药物治疗,或以手术治疗移除血栓、出血性中风的血肿、脑血管瘤等。其后患者或需接受相关的复康治疗,包括物理治疗、职业治疗、言语治疗等,尽可能帮助身体功能复原,重拾生活正轨。

预防胜于治疗

脑中风所带来的后遗症对患者及照顾者的日常生活皆影响深远,由此可见预防中风十分重要。首先要建立良好习惯,包括:

  • 定时运动,保持理想体重
  • 戒烟,限制酒量
  • 放松情绪,以免血压急升

饮食方面宜「拣饮择食」,例如:

  • 多吃富含水溶性纤维的食物,例如燕麦、豆类、蔬果等;
  • 摄取富含Omega-3脂肪酸食物,例如深海鱼、亚麻籽、核桃等,均有助控制胆固醇水平、预防血管阻塞;
  • 少吃富含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食物,例如烘焙或油炸食物、动物脂肪等;
  • 煮食时尽量减少加入调味料,包括盐、糖、味精。

而「三高」人士更要加倍小心,定期进行相关身体检查监测健康变化,以评估中风病发的风险,包括保持血压、血脂、血糖于健康水平,有助预防中风危机。

全科医生袁静怡医生

原文刊载:
https://www.healthyd.com/articles/expert-blog/

写一个评论:

*

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。

Member of © 2020 柏贤医疗 All rights reserved.

立即查询
立即查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