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逢转季,因皮肤过敏而求诊的个案明显增加。患有湿疹多年的李小姐察觉右侧背部位置突感剧痛,起初以为是坐姿不良引起肌肉酸痛,但两天后出现一串呈带状红疹和水泡,有别湿疹发作时的红肿痕痒病征,故前来求医。经医生详细检查,原来是「生蛇」的症状。
生蛇原因| 出水痘跟「生蛇」有关?
「生蛇」 医学上称为带状疱疹,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(Varicella Zoster Virus, VZV)引起的疾病。此疾病属于水痘的后遗症,并非直接由传染得来。当人体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,身上皮肤会长出水痘;而水痘痊愈后,病毒依然会潜伏于人体神经系统内,当睡眠不足、压力过大、免疫系统变弱时,病毒便有机会再次活跃起来,引致「生蛇」。
生蛇常见病征
患者的皮肤会明显出现沿着脊髓神经线分布、呈带状排列的红疹及水泡,因为病发时大多只牵涉一边神经线,所以大部份个案只在身体单侧发病,也有机会伴随其他生蛇病征:
- 患处持续阵阵刺痛、感到灼热
- 疲倦、全身乏力
- 头痛或发烧
- 肠胃不适等
要注意带状疱疹可引起较严重及持续的后遗神经痛,部分个案更表示痛得彻夜难眠,有患者则表示在痊愈后受痛楚困扰多时。除了皮肤红疹和后遗神经痛,带状疱疹也有可能诱发脑膜炎、肺炎等较罕见并发症;部份患者于面部位置「生蛇」,若未有及时治疗,有机会影响视力、听觉,病情严重者甚至可导致失明、失聪。
黄金72小时治疗生蛇时机
曾经先后两次感染新冠病毒的李小姐透露,近日工作压力过大,连夜失眠、休息不足,医生相信因此导致她的免疫力下降,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便有机可乘。庆幸她及早发现病征求医,把握带状疱疹发病后的黄金72小时治疗时间,及时服食医生处方的抗病毒特效药物,减轻急性痛楚及「后带状疱疹神经痛」的程度。另外,医生亦处方外用药膏,以纾缓皮疹痛楚,使水泡加快结痂,目前李小姐的病情已渐渐康复。
「生蛇」会否传染他人?
李小姐与长辈同住,患病期间她担心「生蛇」会传染家人,因此自我隔离数天。事实上,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确具有传染性,从未出过水痘、对水痘没有抗体的人士,有机会因接触水痘或「生蛇」患者的水泡液,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而长出水痘,并可能于病毒潜伏多年后诱发带状疱疹。自水痘疫苗被纳入「香港儿童免疫接种计划」后,现时大部分幼童对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具有抵抗力,大大减低患水痘的机会。
生蛇患者数目急增
由于家中长辈并无接种水痘疫苗,又难以确定身体是否潜伏水痘带状疱疹病毒,医生建议李小姐的长辈可考虑接种带状疱疹疫苗(俗称打「蛇针」)预防「生蛇」。年龄越大,「生蛇」机会率相应提高,一般建议50岁以上的人士接种,有助减轻急性感染的痛楚及后遗神经痛。惟要注意接种疫苗只属预防性质,并非用作治疗,现正「生蛇」患者不适合接种此疫苗,而李小姐痊愈后,可再咨询医生应该何时适合接种。
早前有调查指「生蛇」有年轻化趋势,30至40岁患者数目有所上升。再者,据美国研究指,新冠疫情过后,「生蛇」的个案明显增加。曾感染新冠病毒人士,比起未曾感染新冠病毒人士,「生蛇」的风险高出15%。这跟感染新冠病毒后,免疫系统会出现短暂失调状态有关,因此年轻人对「生蛇」别掉而轻心,宜视乎需要考虑接种疫苗。
写一个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