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太為兩子之母,近年受子宮下垂問題困擾。平日她因病而懼怕外出,夫妻關係也大受影響。所謂子宮下垂, 其實是「骨盆底器官脫垂」的統稱,意指骨盆底器官失去支撐而脫離正常位置,患者會擔心子宮下墮或突出,並因這種不適而影響生活。

此症常見於50歲以上的婦女,惟亦有30多歲女士罹患此症,曾多次分娩、嬰兒出生時「重磅」、因難產而需要用吸盤或產鉗分娩的女士也有機會患上。此外,有便秘、哮喘、咳嗽及長期提舉重物者,患此症的風險會增加。少數先天骨盆底肌較弱的女性即使未曾生育亦要留意。

子宮下垂常見症狀包括下陰感到有腫塊突出或沉重不適感、下背痛或行房疼痛等,或會感到小便無法排清,有患者則在咳嗽時漏尿。若直腸也下墜而出,會感到大便排不乾淨。躺下或早上時症狀較紓緩,站着或晚上則較明顯,部分患者會誤以為是婦科癌症如子宮頸癌或陰道癌等,虛驚一場。

儘管不是癌症,但子宮下垂會帶來不適並可引起尿液倒流,導致腎功能下降,嚴重更可引致腎衰竭,如有懷疑應盡快求診。

醫生將根據脫垂位置及嚴重性,建議患者以非手術或手術方法治療。前者利用陰道托將脫垂的器官暫時支撐,適合欲保留子宮日後生育之婦女,或身體狀況不適合接受手術者。陰道托需定時更換,長期佩戴也可能壓傷陰道,引起出血及影響房事進行。

手術治療主要為經陰道切除子宮,再加上骨盆底修補術。小部分病人經評估後,可選擇能保留子宮的修補術,如曼徹斯特修補術,惟此等手術亦不建議之後再懷孕。

由於患者在手術後餘下器官仍有機會再脫垂,故必須同時改善生活習慣,如避免提舉重物,防止便秘和長期咳嗽等。切記子宮下垂並不會自行痊癒,年紀增長,身體機能會逐漸下降,治療成效亦會隨着下垂的嚴重程度而變差。

陳穎賢醫生

原文刊載:
http://www1.hkej.com/dailynews/culture/article/1821405/

Member of © 2020 柏賢醫療 All rights reserved.

立即查詢
立即查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