陈太为两子之母,近年受子宫下垂问题困扰。平日她因病而惧怕外出,夫妻关系也大受影响。所谓子宫下垂,其实是 “骨盆底器官脱垂” 的统称,意指骨盆底器官失去支撑而脱离正常位置,患者会担心子宫下坠或突出,并因这种不适而影响生活。
此症常见于50岁以上的妇女,惟亦有30多岁女士罹患此症,曾多次分娩、婴儿出生时“重磅”、因难产而需要用吸盘或产钳分娩的女士也有机会患上。此外,有便秘、哮喘、咳嗽及长期提举重物者,患此症的风险会增加。少数先天骨盆底肌较弱的女性即使未曾生育亦要留意。
子宫下垂常见症状包括下阴感到有肿块突出或沉重不适感、下背痛或行房疼痛等,或会感到小便无法排清,有患者则在咳嗽时漏尿。若直肠也下坠而出,会感到大便排不干净。躺下或早上时症状较纾缓,站着或晚上则较明显,部分患者会误以为是妇科癌症如子宫颈癌或阴道癌等,虚惊一场。
尽管不是癌症,但子宫下垂会带来不适并可引起尿液倒流,导致肾功能下降,严重更可引致肾衰竭,如有怀疑应尽快求诊。
医生将根据脱垂位置及严重性,建议患者以非手术或手术方法治疗。前者利用阴道托将脱垂的器官暂时支撑,适合欲保留子宫日后生育之妇女,或身体状况不适合接受手术者。阴道托需定时更换,长期佩戴也可能压伤阴道,引起出血及影响房事进行。
手术治疗主要为经阴道切除子宫,再加上骨盆底修补术。小部分病人经评估后,可选择能保留子宫的修补术,如曼彻斯特修补术,惟此等手术亦不建议之后再怀孕。
由于患者在手术后余下器官仍有机会再脱垂,故必须同时改善生活习惯,如避免提举重物,防止便秘和长期咳嗽等。切记子宫下垂并不会自行痊愈,年纪增长,身体机能会逐渐下降,治疗成效亦会随着下垂的严重程度而变差。
陈颖贤医生
原文刊载:
http://www1.hkej.com/dailynews/culture/article/1821405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