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肠镜检查除了能检查大肠癌、大肠瘜肉等疾病,也能透过各种辅助仪器进行活钳样本化验、瘜肉切除或其他治疗。大肠内的正常细胞经过多次基因突变,演变成瘜肉,继而变为癌细胞,变异过程可长达10 年或以上。在此期间进行检查,可以及早发现并接受合适治疗。
什么是大肠镜检查?
大肠镜检查(Colonoscopy),是以一支柔软、长管状内窥镜,在下消化道粘膜作的检查,范围包括回肠末端、盲肠、结肠各部位、直肠及肛门。大肠镜检查除了能找出病因,也能透过各种辅助仪器进行活钳样本化验、瘜肉切除或其他治疗。
何时需要求诊并进行大肠镜检查?
如大便习惯出现变化,包括大便次数、规律、形态、颜色改变等,请尽快求诊与医生商讨进一步检验。
- 大便出血、带隐血或黏液
- 排便不净或困难
- 长期肚泻或便秘
- 腹部持续不适
- 腹部有硬块
- 贫血症状,如头晕、脸色苍白、心跳气喘、疲倦等
- 体重下降但无明显原因
- 其他怀疑患有大肠疾病、癌症的征状
- 跟进过往的肠道疾病
大肠癌知多少
随生活及饮食习惯改变,大肠癌位列全球最常见癌症的第三位,由 2013 年开始更成为本港男女人口中最常见癌症的第一位,死亡数字亦仅次于第一位的肺癌。男女患者比例为 1.3:1,低纤维高脂肪的饮食习惯,摄取过多红肉、腌制肉类、烟熏或高温炭烧的食物、酒精,中央肥胖或过重等,均与大肠癌有关。
大肠癌的症状可能与其他良性疾病相似,但多数是持续及不断恶化,例如大便出血、大便习惯改变(例如次数、规律)、大便形态改变、排便不净、腹痛、贫血及无故体重减轻等。即使患有痔疮,也不能排除同时患有大肠癌的可能性。
大肠内的正常细胞经过多次基因突变,演变成瘜肉,继而变为癌细胞,这变异过程可长达 10 年或以上。如在这段期间进行大肠镜检查,可以及早发现并接受合适治疗。
大肠镜检查过程
检查通常在内窥镜检查室进行(可于门诊或医院内),病人会先接受适量镇静剂注射以进入深层睡眠状态,减轻身体不适或焦虑。病人需侧卧及屈曲双腿,医生在病人肛门部位涂上润滑剂后,将大肠镜由病人肛门放入体内进行检查及治疗。一般整个过程需时约 15-45 分钟,取决于病情是否需要其他特别治疗。
大肠镜检查可找出什么疾病?
- 大肠癌
- 大肠息肉
- 憩室病(大肠壁向外突出的囊状物)
- 发炎性肠疾病
- 肛裂
- 痔疮
哪些人士需要接受大肠镜检查?多久需要再跟进检查?
- 一般50 至75 岁健康人士,可考虑每5 至10 年作大肠镜检查。
- 因大肠癌有年轻化趋势,亦不一定有明显病征,故亦有外国专家建议在 40 岁或之前开始接受大肠镜检查,尤其较高风险人士:
- 有腺瘤性大肠息肉病历
- 家族近亲(父母、兄弟姊妹或子女)患肠癌者
- 家族有遗传性肠癌者
- 家族性结直肠息肉综合症(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)
- 遗传性(非息肉)结直肠癌综合症(Hereditary Non-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)
- 曾患肠癌或炎症性肠疾病者
如有疑问,请向你的家庭医生查询大肠镜检查建议之详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