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子宫颈癌是香港女性常见癌症之一,据统计显示,每年平均有400名或以上的妇女患上此症,近年亦有年轻化趋势,发病年龄由20-70岁不等。预防子宫颈癌可通过接种HPV疫苗,定期接受子宫颈细胞检查(柏氏抹片)等。及早发现及治疗,可大大减低子宫颈癌风险。
什么是子宫颈癌?
子宫颈癌是香港女性常见癌症之一,据统计数据显示,每年平均有四百名或以上的妇女患上此症,近年亦有年轻化趋势,发病年龄由二十至七十岁不等。
一项全球性研究指出,绝大部份子宫颈癌是由几种人类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 (HPV) 引起,当中属高危型的HPV 16、18,可导致70% 的子宫颈癌、50% 的二级或三级子宫颈上皮内瘤(即子宫颈细胞的癌前病变)、25% 的一级子宫颈上皮内瘤。而其他常见的 HPV 感染,亦可导致肛门癌、阴道癌、外阴癌、生殖器官湿疣等。
英国皇家全科医学院院士苏勇柏医生指出,子宫颈癌可能全无病征,早期征状多为阴道异常出血(例如:两次月经之间出血、性交后出血、停经后再出血),故不论出血份量多少、颜色深浅,应尽快求医查明原因。
何时需要求诊?
- 不正常的阴道出血
- 包括两次月经之间出血、性交后出血、停经后再出血等
- 阴道分泌带有血丝或异味
- 性交时感到不舒服、疼痛
- 其他后期病征
- 大小便困难、下肢水肿、背痛、腹股沟淋巴核肿胀等
子宫颈癌的高风险因素
- 较年轻开始有性行为
- 任何一方或双方有多名性伴侣
- 不安全性行为
- 曾感染性接触传染病
- 长期服食避孕丸五年以上(停药十年以上,风险可回复正常)
- 多次生育,或第一次怀孕时较年轻
- 免疫力低、患有免疫系统疾病
- 吸烟
每年,香港有一百多宗因患上子宫颈癌而死亡的个案,建议及早采取适当预防措施,包括注射 HPV 疫苗,定期接受子宫颈细胞检查(柏氏抹片)。因早期子宫颈癌治愈率可达90%,如能及早发现病变并进行治疗,可大大减低子宫颈癌的死亡率。
什么是柏氏抹片?
柏氏抹片,即子宫颈细胞检查,由Dr. George Papanicolaou 于1920年代发明并以其命名,用作检验子宫颈细胞的异常变化。子宫颈位处子宫和阴道之间,如出现异常细胞,一般需时五至十年发展成癌症。若定期接受柏氏抹片检查,可及早发现细胞病变并进行治疗,以预防子宫颈癌。
柏氏抹片检查过程
柏氏抹片是一项简单安全的检查,只需数分钟。求诊者平躺后,医生会将阴道扩张器(俗称鸭嘴钳)放进阴道,找出子宫颈位置,以小型木制棒或塑料刷轻力刮取其表面细胞后,便完成检查。细胞样本会被涂抹于玻璃薄片上,或储存至溶液内,以便送到化验室进行检验。
柏氏抹片检查可找出什么疾病?
- 子宫颈癌
- 子宫颈上皮内瘤
- 子宫颈发炎或其他原因引致的细胞变异
柏氏抹片检查的建议
- 25至64岁,曾有性经验的女性,建议每一年进行一次柏氏抹片检查,若连续两次结果正常,之后亦可最少每两至三年进行一次检查。
- 24岁或以下,曾有性经验的女性,应向医生咨询检验安排。
- 65岁或以上,曾有性经验的女性,如从未进行柏氏抹片检查,即使多年没有性行为或已停经,亦应安排检验。
- 如阴道异常出血,即使上一次检验结果正常,亦需及早就医,不应等待下一次柏氏抹片检查。
子宫颈癌(HPV)疫苗
市面上的子宫颈癌疫苗可覆盖至9种 HPV 病毒,包括16、18、31、33、45、52、58型号(高危致癌型)及6、11型号(低危致癌型),对子宫颈癌的保护提升至 90%,亦能预防外阴癌、肛门癌、性器官湿疣等疾病,适合9岁以上男女接种。
但子宫颈癌疫苗不能预防所有类型的HPV病毒感染,亦无法清除过往已感染的病毒。故即使已接种疫苗,仍需定期进行柏氏抹片检查。
如有任何疑问,请向你的医生查询详情。